博士毕业首选进入高校?硕博群体就业“刻板印象”该如何打破?

参考来源:中国教育报、左边红星新闻右边、知乎等曾几何时,博士好似变成了所学专业的“看守者”,在大众的观念中认为:你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应以学术为业,选择非学术职业的人往往被视为“管道的泄漏”。长此以往,对待硕博群体就业

博士毕业首选进入高校?硕博群体就业“刻板印象”该如何打破?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参考来源:中国教育报、左边红星新闻右边、知乎等

  

曾几何时,博士好似变成了所学专业的“看守者”,在大众的观念中认为:你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应以学术为业,选择非学术职业的人往往被视为“管道的泄漏”。长此以往,对待硕博群体就业的“刻板印象”就这样逐步形成了。仿佛博士毕业的最佳选择,好像已经被默认为进入高校或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所等沿用学业的方向。

  

可是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师多两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约1/3的博士毕业生没有获得高校教职。这让学术圈外的博士该何去何从?如果再无法进入名企,高知人才下沉到普通行业,高学历的红利是否就被“冲淡”了呢?

  

近期涌现着一些硕士博士就业的新闻,可以说一次次地冲击着所谓的高知就业的“刻板印象”:

  

前段时间,房产中介里的高学历话题,引发热议。据报道,全国各地从事房产中介的,不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有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双语硕士,选择从事家政行业。

  

图源:左边红星新闻右边

  

不仅如此,此前备受热议的32岁延边大学的博士生谭超,求学期间8年兼职送快递,仅仅是为了保障基础生活需求以及攒够学费,但这样的就业选择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中科院植物学专业理学的博士宋庆楠,到烟台二中任教,成为了一名高一的生物老师。苦读22年拿到博士学位,没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很多人觉得她“屈才”了。

  

经过7年半的本硕连读的浙大黄晓斌,毕业那年27岁,原本或许能成为一名博士,但是就在他开始着手出国读博事宜,在准备托福考试的过程中,看到了BBC纪录片《保罗教你做面包》,于是决定转行去卖面包。同样,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毕业于北大的石悦(艺名:女流),在一片争议声中,做起了网红游戏主播,也算是当前游戏主播界中学历最为显赫的一位。

  

石悦本人

  

以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硕博群体不管是在普通行业出彩,还是在高校继续走学术路,如今社会在变,读书的意义在变,这个时代的学者们更倾向于“追求自我”,那么,传统观念倡导的“学而优则仕”为何备受青睐呢?

  

以进入高校就职为例,探讨就业的益处:

  

①时间自由。在充斥着司空见惯的“996”“007”的职场,上班时间灵活是极其诱人的一项条件。入职高校,你只需要在有课时安排的情况下,做好本职授课工作,其他的工作日时间可自行安排处理,不管是进一步完善自己想做的科研课题,还是偶尔放松身心,都是令人羡慕的选择。

  

②稳定。此次疫情着实是个反映现实问题的时刻,可能一些在企业刚入职一年多的硕士博士们,开始忧心忡忡,不是担心公司裁员,就是惶恐老板私下找他谈心,然而作为事业单位的各大高校中的从业者,工资却可以不受影响照常发放,可以说即使工资低的情况下,多了一份应对突发状况的安稳感。

  

③福利待遇好。学校提供“五险一金”及其他福利已是高校的标配,更有很多为未来预定好的隐性待遇,比如:学校统一安排住房问题、孩子学区管理等等。要知道各地区、各高校在吸纳高学历人才时,开出最具吸引力的条件往往都是“安家费、住房补贴”等与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福利政策,且不说省去的生活成本,光是避免办事手续这一条就减轻了很多人的心理压力。

  

通过以上条件,我们可以了解到,博士毕业且无工作经验的群体来说,入职高校,即可以做到本硕博阶段的学识得以致用,又可以追求生活稳定且拥有充分的自我规划时间,不失为一个从优选项。

  

既然高校的条件看起来如此适合,那么一些硕士博士为何会做出下沉到普通行业的决定?这是否存在“学历价值的流失”呢?

  

首先,对于选择普通行业就职的硕士博士来说,虽然工作上可能用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空间不大,但求学过程中,比获取知识更可贵的是培养了自己的做事思维及处事高度。

  

就像同样是送快递,博士生谭超自创了快递编号法共送出80万件送递。高知分子为普通行业带来的是自己更先进的工作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将自我构想转化成实践成果的过程,从而使学习积累的理论知识化为对社会有利的结果,这样“双赢”的模式又怎能以“普通行业”的头衔而全盘否定高知人才的价值呢?

  

其次,不可否认,硕博群体对于职业选择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有人看中“直升通道”的学以沿用;有人看中“高薪待遇”的竞争实力;但也会有人看中“简单适合”的从心所欲。

  

本硕连读的浙大黄晓斌说:“我读研的时候很开心,但不能让‘研究生’这件事成为我今后不开心的原因。”

  

中科院植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宋庆楠,在成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后说,“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才就好,相比科研数据,学生们求知的眼神更吸引我。”

  

北大硕士成为游戏主播的石悦曾表示“身边有很多不是做自己本专业的同学,都很认真和用心地做自己的爱做的事。况且,游戏也是一种媒介,新事物的出现总有新声音,我们需要有一些耐心。”

  

还很有多像这样学业成绩优秀的硕士博士,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证明:未来应该掌控在自己手中,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敢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比“别人看着合适”更重要。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