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斋走向田野,这位上大博士致力于把“有意义”的事做出“真效果”

为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强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创新培养工作,上海大学启动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奖励工作,希望每年的评选活动能成为一种导向,激励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激励我校博士生从做“合格论文”到做“优秀论文”,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从书斋走向田野,这位上大博士致力于把“有意义”的事做出“真效果”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为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强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创新培养工作,上海大学启动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奖励工作,希望每年的评选活动能成为一种导向,激励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激励我校博士生从做“合格论文”到做“优秀论文”,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2020年,共有7篇论文入选上海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介7篇优博论文作者之求学生涯刊登如下,以期通过优博论文作者的求学经历,激励广大研究生脚踏实地、勤奋钻研、勇往直前,勇攀创新高峰。

  

从书生意气到挥斥方遒

  

他是学习的领跑者

  

用辛勤收获累累硕果

  

他是科研的追梦者

  

用激情挥洒青春热血

  

他是创新精神的践行者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

  

2016级博士研究生王元腾

  

  

人物小传

  

  

  

王元腾,中共党员,社会学院2016级社会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刘玉照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0届毕业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研究领域为迁移与流动、社会不平等与主观感受、公益组织与社会治理等。硕博就读期间,曾在《社会》《社会发展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曾获上海大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大学费孝通教育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博士论文《制度情境、微观博弈与公共品再界定——流动儿童教育供给格局变迁的考察(1990—2020)》获2020年上海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初心与求索:

  

  

结缘上大,埋头深耕,坚定心中理想

  

  

  

2013年,王元腾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攻读社会学硕士学位。对于此前未经受过社会学本科系统化训练的他而言,做学问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带着对社会学的朦胧之感,他开启了学术科研探索之路,珍惜每一次研习课程、聆听讲座、参与会议、精读著作、阅览论文等提高专业水平的机会。他一直以一个社会学“小学生”来定位自己,一步一步体味社会学的乐趣。他说:“只有不断鞭策自己,汲取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方能成长。”

  

经过一年的专业训练,在深化对社会学认识的同时,王元腾也在不断尝试理解现实社会。2014年,他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社会学年会,并获得了优秀论文一等奖。然而获奖和荣誉都是其次的,对他来说,增强做学问的信心才是最大的收获。

  

2016年,王元腾硕士毕业,面临着新的人生方向。他最终选择留在社会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继续自己的学术探索之路。

  

  

感恩与成长:

  

  

宽严相济,亦师亦友,导师助力梦想

  

  

  

学术领路人是一个学生坚持做学问的灯塔,社会学院的诸多老师为他的博士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在王元腾的导师团队中,不仅有导师刘玉照教授,也有联合导师严俊副教授,更有二位老师的导师:北京大学刘世定教授,同样也离不开学院其他研究领域老师的帮助和提携。

  

每周一次的读书会已成为社会学院的惯常,在著作讲解、心得分享、交流讨论、老师点拨等等环节中,他不但获得了畅游于浩瀚的学术海洋的愉快,也同样体味到坚持学术追问的挣扎。“没有读书会上的师生间、同窗间毫无保留的各抒己见,就难以有彼此或肯定赞同或针锋相对的交流与切磋,也就难以获得学术的成长和历练”,他如此感慨读书与思考对完成博士论文的价值所在。

  

美国高校的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学习为他的学术成长助力了新的视野。2018—2019年期间,他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社会学系,跟随迁移与流动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梁在教授学习。在美国的一年中,他继续同时强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学术根底,在与其他国际学生交流之中开拓了研究视野,丰富了学术经历。

  

  

热爱与坚持:

  

  

求学问道,精进不休,培养创新精神

  

  

  

田野调查是社会学除了问卷统计之外又一重要的资料获取途径,王元腾的博士论文正是脱胎于此。从2014年决定将硕士论文聚焦于流动儿童教育之始,到2020年完成博士论文,他在这一领域已经持续积累了7年。

  

引荐人是打开田野调查的第一把钥匙,他幸运地遇到了诸多前辈。有这么一位中学退休校长周纪平老师,长期关注和奔波于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从2015年春天,与周老师第一次相识后,他们就陆续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正是有了周老师的引荐和帮助,王元腾能顺利地进入田野场景,并结识到诸多访谈对象。田野调查过程中,被访者的善良亲切与无话不谈为他的博士论文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

  

在王元腾看来,反思能力是青年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田野调查工作除了具体情境中的理解与诠释之外,也需要有跳出当事人叙述之外的“他者反思”。因此,与导师、引荐人之间针对田野资料的分享交流与深刻剖析,帮助他从复杂的经验中抽离出来。他认为:“‘跳出三界外,且在五行中’是对一个博士研究生是否具有发展后劲的考验,在反思与再反思的道路上大家都是同路人”。

  

对于未来,王元腾充满期盼:“遇到社会学是我的幸运,博士毕业只是一个起点,学术之路也才刚刚开始”。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从王元腾博士的经验分享中

  

可以窥见博士生科研精神之一二

  

然学海无涯

  

奋斗不止于一朝一夕间

  

愿大家向着目标奋楫前行

  

在成功的彼岸相聚

  

来源:研究生院、社会学院

  

编辑:刘思源、周婷南

  

  

上观号作者:上海大学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