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钱啦!沈阳这项补贴已累计发放2.44亿元!你申请了吗?沈阳疾控发布紧急提醒:事关…

▼7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卫生健康局发布一则通报称,7月9日晚,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以呕吐腹泻为主,伴低热,经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复核诊断为霍乱。患者经有效诊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已消失。据

发钱啦!沈阳这项补贴已累计发放2.44亿元!你申请了吗?沈阳疾控发布紧急提醒:事关…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7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卫生健康局发布一则通报称,7月9日晚,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以呕吐腹泻为主,伴低热,经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复核诊断为霍乱。患者经有效诊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已消失。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7月10日19:36,通过对264名重点人群、259个点位进行快检,未检出O1、O139群霍乱弧菌,未发现新增病例,目前未发现新增病例。该通报迅速引起广大市民关注,沈阳市疾控中心在此向大家简单介绍霍乱传染病的相关防治知识。

  

什么是霍乱?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感染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泻、喷射状呕吐、排“米泔水样便”,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高峰期为夏季,潜伏期多为5天。

  

引起霍乱的病原菌?霍乱弧菌,是引发霍乱的“幕后黑手”,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霍乱弧菌主要流行株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O1群霍乱弧菌依据不同生物形态分为古典生物型、埃尔托生物型两个生物型;依据细菌抗原的不同分成小川、稻叶和彦岛三个血清型。引起全球大流行或局部地区暴发流行的霍乱弧菌菌株,均为产生霍乱毒素的菌株(波及武汉大学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检测为阴性),因此不论从患者标本还是食品、水体、其他环境标本等,若检测出霍乱弧菌后,鉴定分离菌株是否能够产生霍乱毒素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不产生霍乱毒素的菌株通常不致病或仅引起腹泻散发病例或局限性的暴发(如聚餐导致集中出现多个病例)。

  

霍乱的流行监测情况?1961年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开始即波及我国,除西藏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疫情发生。1993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O139霍乱的局部暴发与流行;随后出现了多菌群(型)混合流行的局面。我市自2007年以后一直无本地霍乱病例报告,近15年来,市疾控中心每年在5-10月分别开展外环境水、海水产品、腹泻病人标本的霍乱弧菌监测,均未检出。

  

如何预防霍乱?夏秋季是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沈阳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市民:1.注意饮食卫生,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是典型的粪-口途径传播,患者和带菌者主要传染源,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引发传播,苍蝇媒介和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以导致传播。市民朋友要加强饮用水消毒和食物管理,改善饮用水供应条件,不吃生冷、腐败或变质食品,不吃生或半熟水产品;做到生熟分开。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来洗手,注意使用正确的七步洗手方法。3.远离腹泻病人,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做到“三分开”即分住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六消毒”即消毒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及被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污水。4.及时就诊,市民如出现腹泻症状(每日腹泻≥3次,且具有大便性状异常)需及时前往就近肠道门诊进行就诊,到肠道门诊就诊的患者,应遵医嘱开展检测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振兴新突破奋进新征程

  

“沈阳这十年”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专场

  

今日召开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志丰

  

作新闻发布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市以硬的措施、强的执行力,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全省重要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生产基地,我们胸怀“国之大者”,抓好土地、种子两个“要害”,粮食“十八连丰”,产量占全省1/6,蔬菜产量占全省1/5,肉蛋奶及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1/4,形成了粮油、畜禽等一批优势产业,培育了禾丰牧业、昊明禽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了良种奶牛、辽河粳稻等一批产业集群,创建了沈阳大米、寒富苹果等一批驰名品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常年居全省首位,为保障全省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引领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农民福祉持续增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脱贫地区建立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到户扶贫项目产业体系,每个脱贫户至少有2项以上产业带动增收措施,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以农村改革、产业发展等推进联农带农,农村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农村环境焕然一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提升农村功能、服务、文化、生态品质。实施道路畅通、供水保障、电网改造等工程,农村公路“村村通”、“快递进村”100%。提升农村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服务水平,补齐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短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马耳山村等16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地推进改厕、污水、垃圾治理,分类提升农村户厕3.4万座,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田园更美了。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高扬

  

作新闻发布

  

十年来,我们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6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由1276.4亿元增至1627.7亿元,年均增长6.3%。汽车产业成长为全市工业第一支柱,拥有华晨宝马、上汽通用等世界级企业,带动零部件配套企业357户,累计生产整车923.7万辆,规模近3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6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100%。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值增长2.6倍以上,年均增长9.3%。IC装备产业综合实力位列全国三甲,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基敏感芯片科研生产基地,富创、芯源微、拓荆科技等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年来,我们着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成功获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并在国家验收中位居首位;累计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项目400余个,遴选支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行业示范48个;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专项22项,数量居全省首位,华晨宝马新工厂、海尔冰箱沈阳工厂等成为国家级智能工厂,沈阳机床、东软医疗、沈鼓集团和新松公司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服务型制造进入国家第一方阵,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14项,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95项,位居全省首位;规上企业服务型制造模式占比达60%以上,重点工业企业服务营收占比从10%提升至30%以上。

  

十年来,我们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品创新取得新突破。从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材料科学研究中心、省燃气轮机创新中心等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到中航-波音创新中心、中国商飞上飞院机体设计中心等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全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172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361个,我们正在加速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十年来,我们着力推动“专精特新”发展,优质企业壮大展示新气象。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按照“双创→高成长型小微→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领航企业”梯次路径,一批骨干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中小企业茁壮成长,企业梯队活力迸发,综合实力、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我们着力建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建成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5G移动通信网络,5G基站数量达2万个,重点场所网络通达率达93%以上,实现重点城区、重要公共场所5G网络全覆盖。沈阳市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连续三年输出“沈阳声音”;“星火·链网”超级节点、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分中心、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国家级通信及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相继落地,获批建设10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位居东北第一。

  

沈阳市商务局局长赵戈

  

作新闻发布

  

一、过去十年沈阳商贸流通业发展成就

  

(一)消费经济发展贡献不断增大。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社会消费成为全市经济增长主要动力。2012-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由1567.2亿元增加到.87亿元,增长595.0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802.2亿元增加到3985.1亿元,增长42.21%,年均增速排名位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全市城镇人均消费支出由2万元增加到3.68万元,增长84%;全市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由0.66万元增加到1.49万元,增长125.76%。社会消费不断升级,电子商务、数字服务、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业态引领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夜经济拉动消费增长,建成市级夜经济街区18条,获评全国夜经济“十佳城市”。

  

(二)城市商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围绕创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持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商业体系。按照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已成功构建“一河两岸”以及地铁1号线和2号线为“大十字坐标轴”的城市商业布局。已形成中街、太原街等16个市级重点商圈、44个国家、省、市级特色商业街区,中街成为首批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示范。已分区域形成6大批发市场集群,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商品市场65个;全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零售设施达到351个,各级各类农产品零售网点超过4000个;各类连锁便利店、菜店、快递业务等进社区,全市930多个社区周边200米内便利店、菜店普遍达到4个以上,高于全国“菜篮子”工程建设标准。

  

(三)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动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持续增强城市“流通力”。我市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形成浑南、于洪2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法库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超过3万户,电商交易平台活跃店铺数量超过15万个,独立运营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超过200家;已建成5个省级电商直播基地,限上企业年网上零售额超过420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15家重点连锁企业在沈开设各类连锁店铺达到1240家,罗森便利店企业已在沈开设100家门店。已建立形成快左边捷通右边畅、协调配套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农村配送中心、“供销旗舰店”及各类快递服务网点覆盖100%乡镇和95%的行政村,成为“全国快递示范城市”。

  

(四)商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以发展会展业作为优化城市商务服务环境的重要抓手,2015年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全国领先,城市会展业发展综合指数始终处于东北领先地位,获评“中国最佳会展城市”。同时商贸物流、口岸通关、高端商务接待、“商旅文”融合发展等方面整合利用优势资源,对标对表先进城市,发展成果突出。商务服务业在服务生产、促进贸易、提振消费乃至城市营销等方面作用突出。

  

(五)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商业为民发展思想,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正常运转。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突发疫情,制定实施《沈阳市疫情防控期间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应急调控预案》,增源畅流,以量稳价,落实14大类35个品种生活必需品货源、价格和数量等监测措施,通过3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9个重点种植基地,精准掌握15个主要蔬菜品种外埠和本地产销渠道,加强产销对接,确保本地市场不脱销、不断档和价格稳定。健全末端配送网络,建立“四个一”保障机制,设立惠民蔬菜供需对接平台,完成最后一百米配送。加强肉类、冬季蔬菜、粮食和食用油等储备,日常储备量分别达到4000吨、吨、吨和6500吨,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天气和各类疫情冲击等突发情况。

  

二、今年以来在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的突破性工作进展

  

一是社会消费逆势实现恢复增长。通过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大力开展消费促进活动,5月当月限上社零额增长8.8%,6月当月限上社零额增长实现两位数。

  

二是首店经济品牌引进成果丰硕。落实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来沈开设首店、引进品牌首店、首发首秀活动、强化首店配套服务,1—5月份已引进首店40个。

  

三是便民生活圈建设成效显著。首批10个生活圈建设试点已经启动,目前已完成生活圈建设项目2318个,带动社会投资1.2亿元。

  

四是会展业在东北地区率先复工。沟通公安、卫健、场馆等部门和单位,加强疫情防控措施,成功举办沈阳汽博会,会展业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复工,上半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60项,实现展览面积60.23万平方米。

  

五是有效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制定实施《2022年沈阳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明确年度工作五个目标八项行动,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十年成就值得珍惜,未来仍要继续努力。市商务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拼搏,不负重托,不断开创商贸流通业发展新局面。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繁荣是农村振兴的基础,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动能,请问沈阳市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志丰: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乡村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202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885.9亿元,增长13.1%,创历史新高。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深入研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谋划推动产业链发展。制定实施了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龙头企业和五大产业链提升等“1+N”系列方案。

  

二是强化主体培育。实施龙头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分级分类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禾丰食品等10家领军企业和华美食品等44家“链主”企业。2021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市级龙头企业28家。

  

三是强化产业链建设。依托龙头企业聚焦优势资源,实施“链长+链主+专班”推进机制,培育壮大稻米、畜牧、渔业、蔬菜、花卉五大产业链,新民市获批全国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典型县,创建产业化联合体24个,组建禽业、稻米等产学研联盟2个。

  

四是强化集聚发展。开展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推进上下游垂直整合、同类集聚、产业融合。2021年,沈北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引育功能性和休闲食品企业38家、位居全省第一,沈北、法库、康平等3个省级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40亿元、增长15.1%。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发展再提质”要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龙头企业培育上持续用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形成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梯队,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

  

二是在项目示范引领上持续用力。积极做好产业项目规划设计,重点发展就业容量大、前景好的县域富民产业,发挥重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推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创新模式。

  

三是在金融要素支持上持续用力。积极引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深化“政银担”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入乡投资兴业,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四是在平台建设上持续用力。积极引入国家级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力量和科研资源,提升沈阳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推动现有加工园区提质增效,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装备制造业是沈阳工业的“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涌现出一批全国瞩目的“大国重器”,比如沈鼓集团的压缩机、特变沈变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很多都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能否介绍一下十年来沈阳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情况?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高扬:重大技术装备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产业安全,是沈阳的使命所在、担当所在,也是沈阳工业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高端化”作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紧抓国家重大专项、重要工程和“首台套”等政策支持,集中突破了一批高水平装备,培育了一批各具优势、各有特色的骨干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全市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产业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沈鼓集团攻克了多项百万吨级乙烯三机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全球5户独立掌握百万吨乙烯三机研发、设计并成功运行的企业之一;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套10万等级空分压缩机组,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家。特变沈变±1100kV换流变压器,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变压器,±800kV特高压干式直流套管突破了我国直流输电发展瓶颈,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有力支撑国家特高压输电工程。北方重工开发了世界首台主梁中置换步行走式煤矿掘进机。三一重装薄煤层刨煤机成套开采设备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沈阳机床突破和掌握了五轴运动控制技术,推出世界首创的平台型智能机床i5M8。沈阳铁路信号公司优质的信号控制系统设备,保障了京沈高铁和北京冬奥会重点工程京张高铁建设。中铝沈加自主研发的航天新材料产品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火箭。新松公司的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舞蹈惊艳世界。“北斗一号”和“奋斗者”号深海万米坐底,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居世界首位,更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应用上填补了国际空白。

  

下一步,我们将持之以恒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依托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着力锻造产业链长板、补齐基础能力短板,力争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提升至38%。一是加强园区牵引,我们正在以制造业头部企业订单释放为牵引,打造10个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20个特色工业园区,“一企一园一集群”建设“整零协同”产业园区,今年将全部开工建设。二是加强政策协同,我们将持续加大对“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奖励,以及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投资的支持,鼓励引导企业研制重大技术装备、提高装备和工程成套能力。三是加强供需协作,鼓励重点企业梳理主导产品配套需求,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开展互利合作,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潜力较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形成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是城市商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得民心的民生工程。请问沈阳便民生活圈建设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还要做什么?谢谢!

  

市商务局局长赵戈:商务部等12部门于2021年10月在全国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我市是首批30个试点城市之一。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核心是提升居民的消费品质。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在全市迅速启动了首批10个便民生活圈建设,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编制规划。制定标准和导则,启动编制了《沈阳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专项规划》《沈阳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设施设置标准》《沈阳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导则》等3个规范性文件,规范引导生活圈建设,确保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高标准、高质量。

  

二是制定政策。为加快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制定了《沈阳市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对便民生活圈8大类22种建设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包括便利店连锁化品牌化经营、老字号企业发展、惠民零售末端建设等。

  

三是组织实施建设。首批10个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目前已完成生活圈建设项目2318个,带动就业1.9万人,带动社会投资1.2亿元。

  

下半年,我市还将再启动10个便民生活圈建设,计划用一年时间,全市完成20个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任务。同时,从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四个方面加大力度,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作法,并与“两邻”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增强生活圈的便民服务功能,满足我市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要。

  

  

请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沈阳市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哪些创新性举措?

  

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心党组书记李芃:统筹协调全市大型活动包括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评审、筹备工作方案和专项资金计划预审核、绩效评价,是我们中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职能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对大型活动的举办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20年以来,我们积极协调、指导全市大型活动组织单位采取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办展办会。如,2020年第十九、2021年二十届中国制博会都是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办,今年9月份即将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制博会依然如此。中国制博会的组织筹备和举办,都立足于聚焦沈阳市产业发展战略、产业链配套等,不断拓展会展活动主题,丰富展会活动内容,从现场展览到线上云展,从传统装备制造到数字赋能装备制造,从产品展示到央企采购供应商大会,等等,都取得较好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提升中国制博会等大型活动平台,聚焦城市圈产业布局强链补链延链和沈阳市重点产业战略,充分利用大型活动搭建招商对接平台,为区县(市)开展招商引智服务。

  

编辑郭诗雨

  

责编郭诗雨

  

综合沈阳网等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