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大数据分析2021年留学归国就业学生首超百万 疏通海归就业“中梗堵”需持续精准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就业形势加速严峻,海外留学生现回国求职热潮,并与900万国内应届毕业生站在同一赛道,为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就业市场竞争“再添一把火”。本报告结合智联研究院、Boss直聘、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及全网企业招聘等相关数据共2.25亿条,对2021年海外留学人员归国

【专家观点】大数据分析2021年留学归国就业学生首超百万 疏通海归就业“中梗堵”需持续精准发力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就业形势加速严峻,海外留学生现回国求职热潮,并与900万国内应届毕业生站在同一赛道,为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就业市场竞争“再添一把火”。本报告结合智联研究院、Boss直聘、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及全网企业招聘等相关数据共2.25亿条,对2021年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疫情后海外留学生回流趋势显著增强,2021年预计回国就业学生将首次超过百万,海归择业结构在行业与区域高度集中加剧核心岗位就业“踩踏现象”,回国落户、应届生认证、人才层次认定以及政策宣传引导等方面仍存在堵点和痛点,需从服务体系、平台建设、人才管理等多方面持续精准发力。

  

一、疫情后海外留学生回流趋势显著增强,2021年预计回国就业学生超百万

  

根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2016-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逐年攀升,累计超250万,同比增速呈上升趋势。智联研究院2021年1月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意愿更加强烈,海归回流势不可挡,“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成留学生选择回国首因(占比56.8%)。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66.6%的受访海归更看好疫情后国内发展。结合教育部和智联报告数据推算,2021年海外留学生学成回国人数将首次超过100万人,海归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图1我国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数及同比增速

  

注:2020年和2021年学成回国人员数以智联研究院2021年1月19日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推算而来;2021年按照35%增速保守估算,实际受全球疫情加剧影响,增长速度可能高于这一水平。

  

从出国留学人员“海归”占比来看,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中“海归”人员占比超过80%。以2016-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出国留学人员和学成回国人员数的平均增速推算,则学成回国人员的比重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可达到83.61%和84.74%,与“十三五”初期的2016年(79.43%)相比显著增长。

  

  

图2出国留学人员中学成回国的人数占比

  

二、多重因素加剧海归就业困境,行业与区域选择集中加大就业市场“挤压效应”

  

Boss直聘发布的《2021秋招早鸟报告》显示,2020年秋招中,2020届与2021届参加校招的留学生同比增长94.3%,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高达65%,各大行业的头部公司迎来“史上最高”报录比。海外留学生面临比以往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且在择业结构上存在行业与区域集中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市场“踩踏效应”。

  

一是扎堆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依托区域经济水平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成为海归回巢大本营,吸纳了45.1%的求职申请,海归投递简历前十的城市吸纳了64.2%的海归就业需求,其中排名前三的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合计占比近40%。排名其后的广州与新一线城市杭州占比均为5%左右,成都、南京、苏州、天津、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依靠较强的发展潜力与相关引才政策,也促使海归人才积极奔赴。

  

二是扎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就业市场存在供需不平衡以及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互联网、金融业更受海归偏爱。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是“踩踏”效应最为严重的就业领域。

  

  

图3海归投递行业分布及与全平台求职者对比情况

  

三、各地海归就业政策落地“中梗阻”现象较为突出,影响稳就业成效

  

结合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中2019-2021年间民众提交的留学生就业政策建议、落地投诉等相关数据分析,目前海归就业政策仍存在五大方面的“中梗阻”问题。

  

  

图4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政策堵点

  

一是落户政策不完善。北京网民留言称,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留学生落户北京的政策没有做出相应调整。由于“学成回国”时间计算方法未有变通,一些海归博士、硕士没有应聘资格,错失求职机会。上海网民反映,海归回国后的第一次社保在上海缴纳方可申请落户,但落户负责机构设置不清导致落户办理不畅。北京某公司HR反映,人才中心与留服中心政策相互打架,如留服中心规定公司户头放在区人才方可办理留学人才工作居住证,而区人才则要求公司将户头整体迁移到留服中心再办理相关证件,形成政策“死循环”。

  

二是专业名称标准不统一。天津、四川、辽宁等多地网民反映,由于世界各国留学生的专业名称和翻译方式不同,与国内相关专业名称很难一一对应。但留学生在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时,往往报考单位对专业名称审核要求很严,有的甚至要求专业名称应与要求“一字不差”,导致留学生经常因专业名称审核不通过而错失就业机会。

  

三是应届生身份界定不清晰。尽管现有政策规定留学生应届生身份认定可比国内的毕业时间晚半年,但缺乏后续政策明确延期留学生可按应届生身份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导致政策之间出现“真空地带”。四川、湖南、天津、辽宁等多地网民反应,普通选调生、省考等公务员考试都曾遇到留学生无报名应届生岗位资格的问题,希望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对留学生报名的条件也能以留学生择业期2年为限。

  

四是人才引进层次认定不明确。如福建省网民反映,莆田市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壶兰计划”的意见》对于海外留学硕士生的人才层次认定标准还不明确,留学生毕业院校并不适用于国内“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不能简单地将海外高校认定为“普通高校”或“双一流高校”。

  

五是政策宣传不到位。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不了解国内当前对海归人才政策”为留学生回国发展最大障碍,占比达61.7%;第二大障碍为“不了解国内当前就业市场”占比达57.5%,针对海归人员的“海归招聘会”、“参加政府宣讲、企业事业单位招聘等海外招聘活动”合计占比仅为2%。

  

四、对策建议

  

为疏通海归就业“中梗堵”问题,应抓住中国经济发展及疫情下留学人才“回流”机遇,从三大方面持续精准发力。

  

一是深化留学生回国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优化和规范审批流程。规范“海归”就业落户、专业认证、身份认证等流程手续,明确“海归”人才层次认定规范,有效应对未来若干年内可能持续出现的海外留学生“归国潮”。另一方面,打通政府内部的信息壁垒。在纵向层面,建立国家、省、市、区(县)各级政府的数据库对接和分享机制;在横向层面,建立人社局、学历认证机构、出入境管理部门、公安户籍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合作机制,把海归人才就业创业、申请居住证、落户等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内部共享。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和交流平台建设。一方面,搭建政策汇总信息平台。推动相关政策信息系统化对外开放,打造国家留学生就业政策集合统筹的枢纽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的力度,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夯实与完善全球人才资源配置平台。为本土猎头对接海外留学社团提供支持,加强对海外留学生社团的联络工作,通过举办交流活动等促进有效对接,为市场化配置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完善对海归人才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全面摸底、动态跟踪“海归”群体状况。将“海归”群体纳入社会调查工作序列,定期开展面上数据抽查,并在人口普查工作中予以体现。在动态跟踪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基础上,为人才政策部门的决策调整优化提供依据。同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发布“海归”人才年度报告,为出国留学与回国就业提供专业引导。另一方面,对“海归”数据库中的人才按照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就职单位(或就职方向)、工作地区、科研成果等进行分类、分级分层管理,实现人才信息资源的供需对接。

  

(作者:童楠楠、窦悦、王建冬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